“4.3%的工业规模,由不到1%的财政资源支持,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空间,也是不够的。”
9月20日,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、中国文化金融50论坛秘书长金伟在题为“坚持文化金融创新,服务文化经济发展”的主旨演讲中,向全球启动仪式和国际文化金融路演中心(时尚发布中心)第一次路演的参与者展示了上述两项数据。
4.3%是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;1%,这是他根据市场信息估计的文化金融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中的比例。目前,文化金融的供给仍然不足,这是该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。
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、中国文化金融50论坛秘书长金伟致辞。
直面文化金融发展痛点的三个“呼唤”
记者注意到,金伟在他近15分钟的讲话中三次“呼吁”文化经济的发展。
第一个吸引力与文化金融的规模有关。从不同的融资渠道来看,金伟“集中”了当前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规模:信贷市场,去年最积极支持文化产业的前21家银行的贷款余额超过7000亿,估计总额为800-1万亿。在直接融资市场,去年直接流入文化产业的资金超过3600亿元。文化产业债券市场约300亿元人民币。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,200多家文化企业上市,1000多家新三板文化企业上市。他甚至把私人投资基金也包括在统计数据中,因为“这是近年来文化和金融市场中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。”在金维看来,文化金融的规模似乎很大,但横向比较是不够的,只占金融市场整体规模的不超过1%。有必要继续促进规模增长。
金伟的第二个呼吁是建立相关的金融服务体系。他说,传统的金融体系形成于工业经济时代,主要服务于工业时代的工业和经济,已经不能满足新经济时代的实际需要。虽然国内一些银行在组织结构上进行了创新,设立了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门机构,并进行了一些产品创新,但整体生态尚未建立。他建议,在新经济时代,应建立一套新的工业金融服务体系,必须拥抱日益发展的技术革命,并利用金融技术创新促进文化金融领域的创新。
金维第三次关注文创金融的政策和监管。据他观察,在对文化金融领域的监管方面,一些地方现在已经形成了局部的异常压力,没有充分发挥文化金融的作用。一些风险投资基金也在观望或退出,整体创新形势受到抑制。"如果没有良好的金融政策环境,我可能对此并不乐观."金伟希望在文化体制改革和即将出台的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基础上,加强文化金融的战略定位,推动文化金融创新,增强市场信心。
对成都这个文化和金融发展最好的城市之一保持乐观。
未来十年,任何重大战略区域都必须重视文化、科技和金融这三个充满活力的基本产业金伟认为,从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角度来看,应以“三元权力结构”为出发点,把握战略机遇,促进区域经济发展。
对几乎每年来一两次的成都来说,金伟有很多感受。“昨晚11点,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带着他的高级管理团队来找我。我说我会在楼下聊天。他说不,出去坐下,一定要问我一个问题。我们知道成都看起来像一个舒适的城市,但它也是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,因为这些人正在创造新的创新平台。”
金伟告诉记者,从文化产业基础、文化产业政策、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等综合因素来看,除了文化金融发展相对较早、规模相对较大的城市外,成都是文化金融发展最好的城市之一。与杭州、南京等文化金融发展水平相同的城市相比,成都的直接融资活动程度更高。
他认为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,具有都市圈的优势,是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。“对于传统金融机构、新金融机构和私募股权风险投资机构来说,成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。”
红星记者卢·殷飞·维伦